搜索

《地质科普学保护 绿色发展我践行》玉石林地质研学游

发布时间:2023-03-09 访问量:507

 

  

贺州玉石林是国家AAAA级景区,面积45公顷,是由一片十分罕见的汉白玉大理岩石柱、石笋组成的汉白玉地质公园。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因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且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形成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天”等众多的奇观异景,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贺州玉石林的岩石成分为洁白如玉的粗晶大理岩,其他石林的岩石均为灰色的石灰岩。其位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坳中,高低错落的石柱约有上千尊,高度一般在512m,最高可超过25m石柱顶部较其他石林更为尖锐,岩石的节理倾角很大,存在多条平行的倾斜缝隙。大部分石柱由于长期受附生在其表面的苔藓类植物干枯风化被侵染成了黑色,使石林黑白灰三色相映衬,十分好看。质纯色白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

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宋代(1078)时,贺州一带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贺州所产精锡,敲之即发出清脆响声,被誉为八步响锡 。南宋期间,贺州锡产量甚至一度达到全国总产量的62%。到清代,贺州锡继续以纯度高而驰名,锡产业长期成为贺州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战争时期,在1938年一1942年4月贺州锡产量全部运至香港出售,几乎等于销往美国的总量,这在保证易货偿债,购买急需的战略物资支持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贺州锡依然是国家优质产品的金银奖历经一千多年,玉石林是中国古代锡矿开采、冶炼乃至工艺品制作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如今发展旅游业是对采矿遗址进行保护和生态治理

通过看视频导师授课以及进入实地现场参观学习、讨论及分享地质矿产相关知识,知道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懂得保护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习地质矿产的知识,以保护为出发点,学生们树立绿水青山的良好意识,今后能自发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同学们用发现的眼光,看心中的玉石林。每一座石柱石笋都有自己的形象,大自然神奇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油纸伞上绘制自已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 备案号:桂ICP备2024041041号-1
  •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路花村龙洞路1号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 咨询电话:0774-5110006
  • 投诉电话:0774-5110007
  • 救援电话:0774-51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