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山旅游度假区,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位于“世界长寿市”“中国温泉之城”——贺州。度假区面积33.9平方公里,拥有酒醇茶香的姑婆山、鬼斧神工的玉石林、溪瀑成群的十八水、趣味横生的姑婆山体育基地、文化厚重的马尾河滨水公园。
度假区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建成的潇贺古道,仍绵延于姑婆山的崇山峻岭当中。这里山高林密,溪瀑成群。在1957年10月,设立“姑婆山森林经营所”,1958年5月更名为“姑婆山林场”;1965年开办了半工半读的茶林学校,并成立茶林大队,1968年茶林学校、茶林大队解散;1982年被划为省级水源林保护区,于2002年5月又更名为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2年被广西区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在2007年,在度假区西麓,开发建成十八水原生态景区。姑婆山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万个/cm³,可吸氧、可登山、可戏水,日渐成为森林健康旅游新热点。
这里也是中国最早开掘锡矿的地区之一,唐朝时设宝城场,宋代设太平场,南宋特在上寺村设钱监造夹锡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也,以临贺出者为美”。“贺”字甚至一度成为锡的代名词。
当年热火朝天的锡矿,随资源的枯绝,遗留下千疮百孔的废弃矿洞、矿坑、洗矿池,因开采显露出来的黑白石林,奇峰林立,堪与云南石林比美。在2002年,在原矿山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设立玉石林景区,被地质学家称为“大地的盆景园”。
姑婆山体育基地,也是变废为宝的一个示范基地。这原为荒废22年之久的尾矿坑,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将其打造成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基地,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姑婆山体育基地开放的足球场地约1000亩,有按国际足联认证标准建设足球场35块,及5块棒垒球球场,还有酒店、餐厅、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先后承办了第一届中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赛、高校杯、东融杯、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国足球协会杯赛(贺州赛区)、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华南大区)、体校杯、中华杯、中冠、恒大青少年联赛、自治区青少年射箭、中国足协教练员培训、棒球教练培训、公安无人机培训等大型赛事活动,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得到高等教育界、体育界的认可。
北宋《太平寰宇记》称:“温泉,去临贺县北四十五里,山半岩石壁中出泉三道,一热、一冷、一温,其泉各有眼”,这是目前所知史料对姑婆山旅游度假区山脉温泉的最早记载。这里的温泉资源分布点多、储量大、水温稳定、水质优良。温泉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钠型水,富含偏硅酸、氟、氡、硫、硒等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理疗的效果。2022年12月15日,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贺州市“中国温泉之城”称号,贺州市成为广西首个“中国温泉之城”。“温泉康养”成为度假区的新亮点,贺州温泉、天沐·伴山温泉、姑婆山森林温泉、三姐故事.森林温泉美墅是当中的代表。度假区集散中心前,设有露天温泉博物馆,可以从中了解温泉的各项知识和贺州温泉文化的发展历程。温泉博物馆旁边是公交车站,游客们还可以边泡脚边等公交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姑婆山旅游度假区,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森林康养、运动康养、温泉康养、研学拓展为主的系列度假产品,日渐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