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族织锦+扎龙技艺

2024-01-29

富川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是少数民族传统织锦技艺的典型代表。主要由妇女手工操作、具有独特的面料整理工艺,再用原始腰机式斜织机,用“通经通纬”的传统织法,花纹构图完整,明晰多变,锦面精细工整,色彩瑰丽庄重,坚固耐用。

钟山瑶族羊角长鼓舞

2024-01-29

瑶族羊角长鼓舞是钟山县两安瑶族人民根据本民族的族源与当地的生活环境而创作的原生态民族舞蹈。

八步瑶族长鼓舞

2024-01-29

瑶族长鼓舞,主要流传于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的瑶族聚集区,是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各地长鼓舞来源大同小异,均源于始祖盘王的传说,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昭平仙回瑶族调马

2024-01-29

调马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的同治年间。由于山高林密,这里经常有老虎出没,瑶胞们深受其害。为了防止老虎来为害,瑶民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路口,试着竖了只用竹片扎成的大马,全身贴彩纸、脖系铜铃、两眼镶小圆镜,另外,他们还扎了数十只彩灯,晚上内置灯火竖在马的周围。当老虎出现的时候,村民们便舞动彩马和彩灯,同时吹响牛角,打锣击鼓齐声呐喊,声势极为浩大,老虎见后便逃之夭夭。“彩马很威风,老虎不敢再来”的说法便迅速传开,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作马威,此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仙姑传说

2024-01-16

姑婆山本名桫椤山,坐落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萌诸岭南端。何仙姑本名何香姑,隋开皇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广西贺州桫椤山荷花寨,菜农何韭菜之女,天资聪慧善良有爱心,快乐童谣洋溢少年情趣,亲人罹难历尽人间沧桑,唐武德四年上山采药巧遇吕洞宾,被收为关门弟子,隐居山中,饮清泉,吃杨梅,修正果,而后得道成仙。仙姑本性难移爱心不改,经常装扮成老姑婆,在山中济世救人,世人不忘姑婆大恩,改称桫椤山为“姑婆山”,并于唐武德六年在山顶上建“仙姑庙”供奉仙容,山顶乃仙居故称“天堂顶”。

仙姑庙简介

2024-01-16

仙姑庙始建于唐代修缮于2000年,距今有1380多年历史,是游客和市民纪念“仙姑”、礼仙祈福的地方。庙宇分前后两段,是贺州地区目前最大的一座佛道合一的寺庙。第一段台阶共99阶,代表长长久久,第二段共33阶,代表了仙姑翻越的35座山峰。